一墻之隔 兩個世界
——觀云南少管所有感
云南呈貢育才學校教師 吳俊呈
當小鳥飛過天空后,是否留下了痕跡?當風吹過山野時,是否親吻過花兒?珍惜擁有,感恩一切,體會幸福。
——題記
這是我第二次和學生們一起到云南省少年勞教所參觀。
時隔三年,兩次的總體的感受都是一個詞:震撼。
我們擁有什么?他們又擁有什么?
衣
他們穿“李寧”嗎?他們穿“安踏”嗎?他們穿“耐克”嗎?他們穿“喬丹”嗎?他們穿“皮克”嗎?他們穿“361度”嗎?他們能穿上“阿迪達斯”嗎?
衣服就是囚服?無論春夏秋冬。展演的時候,少數幾個少年犯穿的是運動鞋,更多的是布鞋之類的普通鞋。特別是個別只穿著那種農村純手工縫制的“千層底”,硬邦邦的底,硬邦邦的鞋幫。那可能是我們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的孩子,他們窮啊,他們身邊沒有親人啊!但我們看到是標準的軍人動作,我們知道,他們要跑步,要踢正步,穿那種鞋是很疼很難受的。
太陽如此毒辣,我們有的同學帶著帽子,有的在外面打著傘。即使沒有帽子,我們還有頭發,他們呢?他們是強制剃了毛發的光頭。頂著烈日展演,他們自始至終沒有搔頭抓耳,沒有擠眉弄眼,完成了一系烈標準的成年軍人才能完成動作。
食
我們看到男女監獄區的展板上有菜譜。比如,星期一:早餐,饅頭;中餐,炒洋芋,白菜湯;晚餐,炒白菜,小瓜湯。一星期7天下來,就有兩頓沾肉類的葷菜,一次是煮排骨,一次是炒回鍋肉——但那也是一個菜加一個湯而已,外加米飯,就是這樣的生活。警官說,一天就這樣的三餐,別無他物。
我們呢?學校也是一天提供三餐,但是我們的三餐與他們一樣嗎?每頓七八個菜,加一個湯,頓頓有不同類型的肉類葷菜。即使有時菜弄少了,去晚了沒打著全部的菜,也有兩三個菜,要是沒有了,師傅們馬上炒菜給我們吃。雖比不上酒店的大餐美食,和他們相比,我們已是美味佳肴。
每周返校我們還可以帶蘋果、梨、桃子、香蕉、櫻桃、楊梅等等水果,還有各種包裝各種類型的牛奶,一箱不夠帶兩箱,小箱不夠帶大箱……
周末,只要想吃,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和爬的,水里游的,土里鉆的。許多有條件的家庭,爸爸媽媽都會盡是來滿足我們的嘴巴。炒的、燒的、煮的、燉的、紅燒的、腌制的;冷凍的、現做的;涼拌的、熱煮的;酸的、冷的、甜的、辣的、苦的、咸的;中式的、西式的、日式的,肯德基、德克士、當麥基店里的咖啡、漢堡這些我們想吃就買,一有盡有,無所不有。而他們,這些都只是曾經。
住
住的,我們學校暫時是條件限制,只能這樣,個別宿舍有混住的班級。如果能改造的我們何嘗不讓同學住好一點呢?我們可以根據季節氣候條件的變化來變換我們的被子的厚薄程度。在家里房間都是一個人一間。而他們呢,那些和我們同齡的兄弟姐妹們呢?他們七八個人一間房,除了床上的一個薄薄的墊子、枕頭和被子,外加常規的洗漱用品,一個裝衣服的小柜子外,他們什么也沒有。
行
他們只能在那特定的狹窄的空間里生活。一天24小時,一年360/365天,天天如此,因為那里是少年犯的重刑監獄區。有的他們犯的罪很嚴重,判無期徒型,也就是說從十三四歲進去到生命的終結,他們只能在里面度過一生。我們呢?我們可以在周末,在假期可以走訪親戚,可以去游公園,去游覽國內外的名山大川。總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可想去哪兒就去哪兒,騎自行車,坐公交車,坐轎車,坐火車,坐飛機。可是,他們不能。
玩
參觀中我們可以看到,男少年犯,他們住在四墻內,上面有上萬伏的高壓電線,有高清攝像頭,每個角落還配有真槍實彈的警察軍人。可以說,越獄逃跑可能幾乎為零。在宿舍里除了冰冷的床外,就有一個電視機,那電視機不是想看就看,不是想看哪個頻道哪樣節目就可以看的。我們想看什么電影什么電視劇,什么動畫片,都可以看到,而他們不可能。我們小朋友可以玩自己想玩的玩具,可以到游樂場玩大型玩具,他們,沒有任何可以玩的玩具和游戲。
……
這一切,到底想告訴同學什么呢?
就是想讓同學們珍惜我們所擁有一切,珍惜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那可以溺死我們的愛;珍惜老師們無微不至的教導;珍惜同學朋友的友誼;珍惜親人的關愛。珍惜這些人給我們真心的幫助和規勸。珍惜這寶貴的花季雨季的青春時光。
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就是一種幸福,請用心去體會我們的幸福吧。
然后我們要學會感恩,感謝父母,他們養我們,給我們一切物質生活條件;感
許多我們擁有的,那些少年犯并不擁有。也許他們曾經也擁有過,也許他們曾經也是父母手里的小皇帝和公主。只是他們沒有珍惜,他們本來可以也和我們一樣的過得很幸福,他們也可以做些舉手之勞的感恩行為,可是,他們現在和我們僅僅一墻之隔,就過著完全和我們不同的兩個世界的生活。
再一次呼吁青少年朋友,珍惜擁有、體會幸福、感恩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