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遇見,注定一段芳華
編者按:回顧昆三中空港實驗學校建校3年來各項工作的跟蹤報道,驚嘆于其教育教學成績的跨越式攀升與高考成績的連續突破,不禁讓人發出這樣的感慨:一所新辦學校緣何能在短短3年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并創造出“低進高出”的教育奇跡?今日起,我們將陸續推出系列報道“揭秘三中空港”,一起了解這條輝煌之路的真相和觸動心靈的面貌!

這個夏天,對于昆三中空港實驗學校的張耀同學而言注定是不尋常的。
2018年6月8日下午,高考最后一科下考,一向沉穩的他微笑著走向班主任廖老師,自信滿滿地說:“老師,祝賀我吧,我會金榜題名的!”半個月后,高考成績出來,確如其言:文科總分652,全省排名248,官渡區第一名,高出第二名15分。然而,當真真切切收獲這個成績時,張耀卻哽咽了,他在電話那端動情地對陪伴他走過三年的老師說:“感謝老師和學校給了我最美的三年!”

高三(1)班 張耀
中考800分,高考文科總分652,官渡區第一名

最好的遇見,始于三年前的那個夏天。彼時的張耀剛收獲中考成績,800分(滿分880);彼時的昆三中空港實驗學校剛建校,正式面向社會招生。個子小小、一臉青澀的他跟在父親身后來看學校。800分在當年算不上多好的成績,在昆明市排名應在5000開外,然而每一對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兒女成材,所以他們都在不停地走訪學校。父親問張耀學校怎么樣,張耀干脆地說:“挺好的,環境好,老師也好。”父親詢問:“要不再看看其他學校?”張耀很有主見地說:“不想看了,看了很多,就這所學校吧。”就這樣,張耀的800分成了學校這一屆的入學最高分,唯一的800分。
開啟了遇見,便注定了絢麗,因為這里有最好的自己,最好的老師。 “三年來,我最大的幸福是遇見這里的老師:是他們的關愛溫暖了我三年,是他們的循循善誘教會了我如何學習,是他們的強烈責任心催促我不斷向上,止于至善。”這是做了三年班長的他在班級畢業晚會上的深情感言,也是眾多學子的心聲。
昆三中空港實驗學校一直倡導“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大力實施自主合作學習,力求培養孩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教學對于很多習慣于“聽”課的孩子來說,開始時確有諸多不適應。張耀至今還記得,當老師第一次要求小組合作完成作業時他那古怪的想法:這個題目對我來說又不難,豈不浪費我的時間?但當真正交流時,他發現一位同學拋出了一個另類的想法。敏感的他捕捉到了,然后循著這條路,他和小組成員一起探究,竟然發現了另一片新天地。當他們展示集體成果時,大伙都震驚了。
探究的魅力是無窮的,能激起一個人真正的求知欲,從而漸入“自主學習”的佳境。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學校老師在備課方面研究最多的就是“備學生,創情境”,挖空心思地想著如何讓學生在自己的課堂上“好玩”一點。
文科生最怕數學,經驗豐富的舒老師幽默感十足,在課堂上經常“自黑”,幫助學生建立信心,一點點引領學生探索。文綜對大多數學生的知識面和思維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只關注課本那點死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歷史覃老師在假期帶領大家考查古跡做課題,張耀在那個假期忙得不亦樂乎,為了很好地完成論文,經常連續幾小時地與老師探討。地理張老師經常把課堂拉到教室外,一個個充滿思辨力的學科問題讓人深思不已。政治董老師最能化繁為簡,有溫度、有高度的教學總讓大家如沐春風。英語課堂最能吊起他們的胃口,哪怕是枯燥的測試,因為胡老師那里總有各種意想不到的獎品,他們樂于合作,樂于分享,成績也在一點點提升。原本英語基礎不是很拔尖的張耀,高考也穩穩地拿下了135分的好成績。

班主任廖老師
班主任廖老師是學校資深語文教師,也是全國知名楹聯家,云南省首批優秀楹聯藝術家,在詩教方面頗有建樹。在廖老師的影響和指導下,張耀和同學們開始廣泛閱讀古詩詞,學習錘煉文句,作詩寫聯,充分感知中華文字的魅力。學校定期舉行的詩聯大賽,更讓這些孩子一展身手。到畢業時,張耀等一些同學都有了自己特制的一本小詩集,筆記本上滿滿的都是自己趟出來的文字與獨特的青春,他們將帶著這些文字奔向人生的下一站。相信在以后某個灰暗的日子拿出來重溫,就是一盞盞明燈。
正如張耀給學校的畢業留言所說:“因遇見而選擇,因選擇而遇見,最好的你我。”誠然,人生確有很多次遇見,而最好的遇見,則注定了一段芳華,終而絢麗。昆三中空港實驗學校,我們在這里等你!
作者:文殊 組稿:范燕靜
下一篇:下一篇:做有根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