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云南昆明龍泉育才學校盤龍區數學學科帶頭人 馬愛明

“標桿”這個詞在字典上有兩種解釋,一是測量的用具,主要用來指示測量點。 二是比喻學習的榜樣。而企業采用的標桿管理又稱基準管理,是指一個組織瞄準一個比其績效更高的組織進行比較,以便取得更好的績效,不斷超越自己,超越標桿,追求卓越,組織創新和流程再造的過程。在云南昆明龍泉育才學校,有一個英俊瀟灑的青年教師,人們都喜歡稱他為“馬標桿”。
他就是馬愛明老師。馬老師今年39歲,1997年畢業于湖北師范學院,2002年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馬老師依然辭去公立教師職務,和夫人萬巧林老師一起投身于石林育才集團教育事業,這一呆就是十幾年,十幾年來以他的能力和專業水平,他可以選擇更高級的學校,但他一直堅守在育才這塊沃土上,無怨無悔,為育才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正像標桿含義那樣,馬老師嚴格要求自己,兢兢業業地工作,他追求卓越,不斷地超越自己,贏得了家長的信任和學生的喜愛,成為昆明龍泉育才學校一座“標桿”。

在育才十三載,他虔誠耕耘,心懷感恩,情系教育,十三年,他孜孜追求于三尺講臺,將一顆滾燙的執著之心獻給了學生,用汗水播種著希望,用赤誠澆灌著教壇,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他是中學部年級組長、學科組組長,是班主任、是多位青年教師的師傅,同時擔任中學三個班的數學教學,身兼數職,任務重壓力大可想而知,但是馬老師每天總是樂呵呵地工作著。在辦公室,因為他性格活潑不會生氣,老師們總愛拿他來開玩笑,他也喜歡和大家斗嘴逗趣,以此來緩解工作壓力,營造和諧的同事之間的關系。現在讓我們隨著他的走過路,了解他成長的歷程。

一、 破解難題,敢為人先。
“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四年前,云南昆明龍泉育才學校的中學部各科成績可以說比較薄弱,特別是理科成績與云南呈貢育才學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作為年級組長的馬老師心急如焚,為了改變這個局面,縮短和云南呈貢育才學校的差距,力爭在中考中取得優秀成績,他多次向云南(石林)育才教育集團專家李正滋請教。在李老的啟發下,他提出了破解教學難題,提高增分點的探究活動,并組成了一個團結而忙碌的九年級教師團隊,這個團隊在學校領導下時時刻刻給學生傳遞正能量,團結一致,樹立科學質量觀,以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開展優勢學科帶動薄弱學科向前發展的教研活動。通過研究反思、化解教學難點,采取教學補救措施等一系列教學改革,使學生成績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就在這一年馬老師的數學成績也一躍而上,在集團聯考中首次拿到了年級第一。他輔導的學生楊玉園、林小茜、張玉竹、王振宇等多名學生先后被昆一中、昆三中錄取,學生考上一級完中達60%,同年他被評為盤龍區“優秀教師”,他帶領的學科組因取得顯著的成績而被集團評為“優秀教研組”。
在教學當中馬老師把“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新課程理念貫穿到課堂中,將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認真組織、積極開導,并采用多媒體技術等研究開發教育課程資源,努力向40分鐘的課堂教學要質量、要效率。每堂課后,他都認真反思和總結教學過程,并在備課本上做好記錄。對學生的作業,工作再忙也要全批全改,以“面批面改”、“同學互評”、“差錯記錄”等方式進行。他要求組內數學教師每天必須讓學生做到一課一練,這個傳統一直保持到現在。這兩年集團幾次聯考,馬老師通過個人鉆研與集體教研,將眾人的智慧、執著與靈性融進課堂,給學生帶來一種快樂,給自己一份充實,也給育才教壇一抹燦爛。他和駱陽老師所教的七年級、八年級數學都獲得了年級第一,其他理科成績也逐年上升。2012年馬老師被評為盤龍區學科帶頭人。
二、 師徒結對,力挺新人。
近幾年云南昆明龍泉育才學校,把師徒結對當作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促使新教師盡快成長的捷徑。教學經驗豐富的馬老師是青年教師的師傅,他帶的徒弟成兵老師原來教語文,后來因工作需而轉教數學,為幫助成兵老師盡快熟悉課標、掌握教法,馬老師經常深入成老師的課堂聽課,查看備課情況,課后和成老師一起交流,共同化解教學上的難點,他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傳授給成兵老師,使成老師在短時間內掌握了教學方法。第一次參加集團聯考,成老師所教的兩個班獲得了年級第二名的好成績,成老師的成功轉行受到了集團郭跨存董事長的關注和表楊。青年教師馬強飛在他的指導下,虛心好學,短短的幾年里,在教學上取得了可喜成績,在參加昆明市區課堂教學競賽上榮獲一等獎,被評為昆明市骨干教師。馬老師在打造別人的同時,也把自己打造成“標桿“。
三、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加盟育才十三年,馬老師年年擔任班主任,他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準繩,他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在班級建設上,他以“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習慣”為宗旨,以“主題班會”為主線,心懷童心,積極填補自己和學生之間的代溝,貼近學生需要,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并進行開導,既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又保持教師威信,使班級形成良好的班級風氣。在班級管理中,他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讓學生管理學生,組建一批得力的班委,通過班規和集體輿論讓學生自治管理,我來“撐腰”,營造一個良好育人環境和學習環境。他經常利用班會課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感恩教育”、“養成教育”幫助學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認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讓每個學生找到目標樹立理想,挖掘他們的潛能,激發他們的斗志!

在育才的十三年風雨春秋中,他幾乎每年都要擔任畢業班數學教學,每天他都堅守在教室、辦公室、學生寢室中,全心呵護,讓每一株幼苗得以茁壯成長,讓每一朵鮮花都能燦爛開放。班上一名女生,天資聰明,成績優秀,但有點自傲,自尊心很強。有一天晚上,已過晚睡時間,還和宿舍同學吹牛,第二天上課無精打采,馬老師找她談話,開始她口氣咄咄逼人,馬老師說一句,她頂一句,開口、閉口就說退學。看著她如此強勢,大家都為馬老師捏一把汗,但是馬老師卻從容自如,依舊心平氣和地開導她,并與她的父母及時溝通,做好這位女生的思想工作,老師的寬宏大度,終于感化了這位女孩,從此她改變了自己,自覺遵守紀律,學習更加勤奮努力,各科成績都名列前茅。

青春期的中學生,性格總是多變,為了讓他們能健康成長,馬老師在教育學生方面很講究方式方法,松緊結合,用“愛心”去感化,用“耐心”去教育,充分肯定他們的成績,避免觸碰他們的傷疤,理解他們的處境和感受。在思想上與他們共鳴,多方面、多層次、多渠道進行引導教育。每個班主任在工作中都會遇到后進生,后進生雖然只是少數,但他們往往集許多缺點于一身,給班主任工作帶來很多麻煩,他們不僅容易犯錯,而且改過之后又極容易再犯。針對這樣的情況,馬老師總是用寬容之心去溫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知道錯誤是可以原諒的,并引導他們把自己的缺點找出來,然后逐步改正。馬老師以身作則、敬業奉獻的工作作風,把班主任工作做到實處。飯后,在教室走廊,在學校草地間,隨處都可以看到馬老師和學生談心的畫面。他建立班級博客和家長、學生互動,時時刻刻給學生傳遞正能量,給家長提建議,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共商計策。學生蔡家豪聰明伶俐,思維敏捷,來到龍泉育才之前,他父親告訴馬老師這孩子其實成績不太理想,表現也一般,可能是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進取心。進入馬老師的班級后,馬老師正是用這獨特的方式,潛與默化地感化這個孩子,引導他,教給他許多靈活的學習方法,讓他學會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并懂得作為一名中學生肩負的重任,最終使他成長為一名成績名列前茅的優秀班干部、有責任心的學生會部長、優秀校園電視臺節目主持人。為了力爭在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如今“這匹小馬”正帶領全班同學在朝著中考目標奮進。老師們開玩笑地說:“一匹老馬帶著一群小馬開始向前狂奔了。” 由于班主任工作做得有聲有色,2010年馬老師榮獲盤龍區 “優秀班主任”稱號。
春去秋又來,時光在云南昆明龍泉育才的校園里慢慢淌過,一批又一批學子在這里學習,在這里成長。馬老師和其他老師依舊堅守在這里,默默堅守在育才的教育崗位上,支撐他和其他老師勇往直前的動力是什么?是育才精神,是育才夢。
(夏云/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