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精神育才人
——專訪云南呈貢育才學校教師 黃華容

記者:
黃老師,提到育才,大家都會被育才精神所感動,作為一名老育才人,你如何看待育才精神?
黃華容:
說到育才精神,在《育才精神育才人》這本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育才,離開精神,便一無所有。”每個育才人對育才精神都有自己的詮釋,就以現在云南呈貢育才學校來說吧,學校現在之所以能在昆明呈貢區獲得社會好的“口碑“,這是離不開歷屆校長共同所付出的努力的。所以我想說,提到最早的趙忠瑞校長就會想到愛的精神;提到前屆邱修荃校長就會想到敢講,敢拼,務實的精神;提到現任的劉世聯校長就會想到他常說用父母之心辦教育等,這些都是育才精神。但育才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它給了你一種安全感:不用再漂泊,奔波;溫馨感:有家的感覺;真實感:能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真實的,每位教師對工作的態度也是實實在在的。正是這種精神讓我在育才工作了快10年,算是一名真正的老育才了。是育才讓我在云南扎下了根,讓我一直走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
記者:
黃老師,你所教班級的教學成績一直都很好,請問:學生取得成績的秘訣是什么?
黃華容:
進入育才以來,說到成績,我非常相信“一份耕耘一分收獲。”很多老師都認為我對學生非常嚴格,那主要是對孩子的行為習慣要求非常嚴。殊不知嚴的背后有更多的愛。特別是在差生的轉化上,我從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差生。比如上學期的八(2)班,有接近10個同學已經給自己定型,不可能在生物中考中及格,就打算自我放棄。對于我來說,放棄他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想到他們的中考,他們的將來,是否會因為分數多一分,命運就會發生改變。最后我給八(2)班同學定下死命令,就是每個人必須100%的及格,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怎么辦,時間短,課又少,學生心態也不穩定,面臨這種場景,我選擇先進行心理疏導,讓同學們樹立自信。因為前幾次的考試,他們的成績已經接近實驗班,所以強大的成功感使他們增強了信心。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那就要做到嚴而有理,嚴而有度。精神狀態不好,我們站著聽一會兒或者自由活動一分鐘,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愉快參與學習。對于基礎差的,怎么辦,不懂的內容老師再講,“小老師”再幫。實在不行,課后老師補,能補多少算多少,拿一分是一分。經過一點一滴地磨,一絲一毫地過關,最后他們中考后,只有一個同學不及格,但也考到了58分。
你們很難想象我們這種學科,考試考差了的孩子,你對她不是責罵,反而要安慰。有一次八(1)班的一個孩子考差了拿到試卷就哭,我第一反應就是覺得當時在課堂上,自己真不該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念出她的分數。最后,是我不得不安慰她,給她做思想工作。再如,前兩天七(2)班一個孩子作業上錯得太多,也是哭著不想吃飯,事后,我反思自己真不該把紅叉打得那么刺眼,結果是我給孩子說好話,勸他吃飯。還是一句話,我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記者:
黃老師,請問:你是如何幫助新教師成長的?
黃華容:
一說到成績,大家往往會想到我們以前的“怪才”團隊理化生。確實,以前學校的理化生組是一個值得驕傲自豪的團隊。其實這不是說作為教研組長的我力量有多大,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團隊的力量才是無限的。因為在我們這個團隊,有拿獎“怪才”馮海軍老師,有“古靈精怪”的倪鐳老師,有“黑馬”一樣的人物柏愛春老師,有勤學好問的郭佳成老師,有踏實肯干,默默無聞的王龍花老師,還有善于反思的陳飛老師,等等。有這些人物的存在,只能更進一步促使自己教學上不能落后,其次是行動上不能偷懶。只有讓我們組更團結,更友愛,我們組的成績才能更出類拔萃。
雖然現在更是重擔在肩,但是展望未來,我還是信心滿滿。我相信,只要繼承和發揚育才精神,我們每個人就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育才的夢。
(周燕波/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