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才精神引領下成長
——訪云南省昆明市學科帶頭人、呈貢區育才學校德育主任劉紅波
劉紅波,30歲出頭,年輕帥氣。在云南昆明呈貢區育才學校,無人不知。雖然很年輕,但已是“老資格”了。他從2005年8月進入呈貢育才,已有近11個年頭。他見證了學校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發展歷程,伴隨著學校的發展而成長。在育才精神的引領下,他始終追尋著自己的人生夢,一路走來。

堅定一種信念
相信“我能行”,用行動傳承育才精神。
2005年8月,劉紅波滿懷著美好的憧憬投入了云南育才的懷抱,夢想著在這片教育凈土上大展宏圖,可剛到工作崗位上的一件事,在他的記憶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記。開學初,學校安排他擔任八(3)班的班主任和數學教師。按呈貢育才學校以往的慣例,新老師一般都不會安排當班主任,在他認為和許多新來的老師相比,自己或許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幸運兒。正當心里暗自慶幸時,開學第五天,學校領導告訴他:以你目前的經歷還不適合擔任班主任工作。就這樣,五天的班主任經歷成了育才生活的第一次挫折,也成為了這個倔強的小伙子奮斗的第一個目標——一定要努力當上班主任,當好班主任。他暗下決心,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行!
經過一年的“修煉”,終于贏得了校領導和老師的信任,又重新走上了班主任崗位。他越干越起勁,越干越有成效,功夫不負有心人,由于工作出色,2007年、2009年,連續被評為呈貢縣“優秀班主任”;2011年,被評為呈貢區先進教育工作者;2012年,所帶的九年級畢業班以優異的中考成績刷新了呈貢區育才學校的中考記錄;他不但工作出色,思想進步,積極向黨組織靠攏,2015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十余年來,他堅持自己的信念,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幫助下成長起來,成為學校德育主任和初中數學的骨干教師,他用自己的行動傳承著育才精神。

執著一種追求
敢于創新,在平凡中實現自我。
在班主任工作的經歷中,他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初到育才,由于種種原因,學校僅安排給他一個班的數學課,后來學校為了解決待遇問題,曾先后安排他上過地理課、生物課,衛生課、歷史課等等。對于這個數學專業出身的老師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挑戰。但他執著而倔強,上一門,愛一門,硬是要上好所教學科。備課、寫教案、寫反思成了他每天的重頭戲。時任校長趙忠瑞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不斷地激勵他說:“好好干,你這顆金子總有一天會發光的。”這看似平常的一句話,卻給予了他無窮的信心,成為激勵他一路前行的動力。領導的鼓勵使他的心中升騰起一種信仰,一種對教育的信仰。
學校推行新課程改革,他積極參與到其中去,先后嘗試“EEP0”(過程優化與效率優先)教學模式、洋思中學“先學后教”教學模式和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等,并與同學科組老師一起嘗試云南育才教育集團推行的“四步教學”模式。在改革與創新的摸爬滾打中,劉紅波老師在教學功底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課堂上,他善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每一次提問,珍惜學生的每一次“靈光一閃”的創造與感悟;努力實踐著“習慣培養,形成持久學力;興趣激發,引入快樂數學殿堂。
成功,往往只屬于勇于不斷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功夫和創新,使他取得了連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成績:2008年參加呈貢縣初中復習課競賽,榮獲數學學科一等獎;2010年參加昆明市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競賽,榮獲二等獎;2011年參加呈貢縣中小學課堂教學競賽,榮獲初中數學組一等獎;2012年參加呈貢區中小學課堂教學競賽,榮獲初中數學組一等獎;2013年被評定為呈貢區中學數學學科帶頭人;參加昆明市第七屆中學學科帶頭人評選,被認定為昆明市級數學學科帶頭人。



恪守一種精神
以愛育愛,為迷途中的孩子點亮一盞明燈。
班主任工作中,他始終恪守“以愛育愛”的育人精神,用信任搭起與孩子溝通的橋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考慮問題,成為讓學生值得信賴的人。2015年秋季學期,他剛接手一個新班級,此前有位叫代銀棟的同學,因為害怕呈貢區育才學校管理嚴格、學習太苦太累、不自由,選擇了另外一所走讀學校。可沒讀幾天,代銀棟發現在那種沒有目標、沒有競爭的學習環境里學習,不是他的最佳選擇,于是又重返呈貢區育才學校,找到劉紅波老師,提出想回到班上繼續學習。憑著對學生的關愛和對自己學生的信任,他接收了代銀棟。可是萬萬沒有想到,開學還不到一個月,代銀棟就以生病為由,請假回家后就不再返校,經與家長聯系后方得知生病是假,回家上網才是真。同時,劉老師向其他學生了解到:七、八年級時,代銀棟就迷戀電子網絡游戲,不愿花太多的時間用來學習,因為他自認為學習成績不算太差就可以了。
盡管家長反對他上網,但缺乏溝通的有效方法,他的父母多半都是打罵式教育,久而久之,家長的教育已經不管用了。了解這些情況后,劉老師進行了第一次家訪,和代銀棟進行長談。當說到沉迷于電子游戲的種種危害時,代銀棟只是冷漠地說了聲“我知道”,此時劉老師意識到,對代銀棟的教育得換另一種方式。于是,在交流過程中,劉老師反而和他討論起了網絡游戲,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關系。代銀棟驚喜地認為,原來劉老師也是“游戲族”,居然和他有共同的愛好。劉老師因勢利導,和他談起了如何對待網絡與學習的關系,引導他去權衡和如何處理網絡與學習之間的矛盾,如何控制自己的“網隱”等。
這次家訪后,代銀棟在學習上堅持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好景不長,在一次期中考試之后,代銀棟同學又沒有來學校了,一問才知道,代銀棟放假回家后連續玩了三天的游戲,舊病重發,不想上學了,死活不肯到校來,甚至與父母對著干。為此,代銀棟的家長忍無可忍,一怒之下把他送進了某所特殊教育學校。劉老師得知這一情況后,決定到特殊學校去見一見代銀棟,因為在劉老師的心里,他始終沒有放棄代銀棟。
在八十多公里以外的特殊學校里,劉紅波見到了代銀棟。當看到劉老師的時候,代銀棟滿臉驚喜,仿佛看到了“救星”。原來,被家長送到這所學校的四十多天里,沒有任何人來看過他,甚至沒有接到過任何一個關心他的電話(特殊學校里的要求,不允許任何親戚朋友去看望他或與他聯系)。這次的見面,師生倆交談得很愉快,也很坦誠。代銀棟當即表態:開學之后,如果劉紅波老師和學校愿意再次接納他,他一定會好好學習,并表示要好好為人子女,要用“五會”修煉作為指引自己成長的法寶。當然,劉紅波老師又一次相信了他。如今的代銀棟已經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緊張的學習中,每次“網隱”上來時,他就會主動到劉老師的辦公室談心。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劉紅波老師的幫助和鼓勵下,代銀棟通過自身努力,成績已上升到了年級第九名。
從代銀棟成長“蛻變”的過程中,讓劉老師更加明白:個別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走一些彎路,老師不妨手持愛的燈盞,讓愛為迷途中的孩子點亮一盞明燈,用愛的心靈之光為之引路,讓信任搭起與學生溝通的橋梁。同時,他更加堅信: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愛,孩子才會逐漸形成與人友愛相處的優良品質。

劉紅波老師(居中)積極參與教學教研活動
堅持一個標準
為人民服務,做合格黨員。
做合格黨員,是他的畢生追求。他時時處處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想學校所想,急學校所急,自覺服從服務于學校,勇挑重擔。他擔任學校德育主任的同時還承擔班主任工作,為學校排憂解難。在群眾中站得住,立得穩;在黨員隊伍中,很好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學校急難險重的工作中時時沖在前面,無怨無悔;為學校的發展,顧全大局,常常把個人委屈深埋心底,從不計較;德育工作處處注意引導學生把“五會”修煉落實在行動上,內化為人格力量,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是教人求真的榜樣。
回首11年的育才教育生涯,他對自己的成長之路,無怨無悔。用“踏實做人,踏實做事”來鞭策自己。“育才,除了精神便一無所有”,這是育才教師的人生寫照,也是劉紅波老師的人生寫照。
在采訪結束時,劉紅波老師非常謙虛且很樂觀地對筆者說:“我只是云南育才普通的一員,盡管很苦也很累,但我感覺非常充實,每天都有新的收獲;自己每天都在成長,在平凡的路上感受人生的幸福;我辛苦著,更快樂著,快樂地做一名育才精神的傳承者。”

